资讯中心
热线: 400-998-6208
电话: 010-84896208
传真: 010-82780862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地方地理信息产业园的未来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时间:2013-07-16 10:56:53    来源:3S新闻周刊

      自两年前开始,有两个地理信息产业的消息越来越引人注目:一是地理信息产业被媒体频频提及,不同专家预期产值从百亿、千亿直至万亿级别,口头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昨舌;二是乘着这产业高速发展的东风,各地地理信息相关的产业园消息越来越多,在Google上以“地理信息产业园”为关键词搜索,可以看到从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,到各省正在新建和预备规划的产业园区,似乎正在涵盖每一个省份的城市:哈尔滨、潍坊、南京、德清、厦门、广州、南昌、西安、武汉、成都和昆明等等,不同产业规模的预期规模和可带动产值也“水涨船高”,一派火热景象。在其它行业都不甚景气的情况下,地理信息产业看起来“一枝独秀”,成为政府和金融分析师嘴里的“香饽饽”。

    中国人做事讲究“扎堆聚势”,有个笑话是这样说的:一个犹太人开了一个加油站赚钱了,第二个犹太人会过来开家超市,第三个则会开家餐厅,然后这个地方会马上兴旺起来;一个中国人开家加油站赚钱了,第二个、第三个中国人也会跟着过来开加油站,然后,就没有然后了。虽然这个笑话表达的意思用在地方“产业园”的情况下不一定贴切,但有一个问题却值得思索:除了北上广汉这四座地理信息集中的城市之外,各地方城市里面的地理信息相关公司,包括数据生产、硬件制造、软件开发和地图应用等上下游企业,是否有必要扎堆聚集在一起?这就需要政府来如何给地理信息产业进行定位了!是把它看成“劳动密集型”,抑或是“知识密集型”的产业?

  尽管行业人经常自嘲属于“劳动密集型”产业,不过与富士康不同,这个产业的“民工”可不是初中毕业简单培训就能上岗的。大把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奔向这个行业,吃辛苦饭不假,但总归也有点门槛,因此搬个家立刻换一批“技术民工”就能摊开架子的可能性也不大。总之,咱们劳动归劳动,但还是得要“知识”的。这一有“知识”问题就来了:都脑力劳动了,呆哪儿不是呆着,何必要凑到一块去呢?当然,为了降低成本分散化经营并不是没有,业内也有很多企业将研发部门放到二线或较为发达的三线城市去。但是,同在一个城市的公司们有必要搬到一个园区,甚至是一栋大厦里面去“朝夕相处”吗?显然,在那些规模较大,历史较长的公司,这搬家到一个新地方的成本就不一般了:交通、餐饮、住宿和职工流失。想必这一点规划产业园的领导们不会不清楚。

  看明白了这点,再回过头来看这些产业园的规划或实施细节,我们就会发现,其实真没啥!挺多的地方产业园都是依托已有的地方软件园和科技城置了栋楼,享受点产业园的优惠待遇;有些城市还是以测绘勘测院之类单位为主导,自己本来就打算搬个地方挂了个牌子而已。要指望国内其他地方的地理信息公司光顾自己的产业园开分店,关键不是地理信息产业园自己一家,而是产业园所处软件园的设施完备程度,这招商引资的过程还长着呢!至于那些产值嘛?前不久看到有家在报纸上公布的数值似乎算错了,搞的人均年产值还不够发工资的,如果是真的,那才是悲剧!(文|本刊专栏作者 蒋波涛)

声明:数字空间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如有问题,请优先联系我们 84896208,我们会立即处理,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.